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行業分析報告
進“十一五”期間,中國聚氯乙烯工業保持了相當快的發展速度,其中2005年中國聚氯
乙烯產能增長率高達46.4%,這很大程度上是受2004年聚氯乙烯行業的高額利潤吸引。2007
年之后,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后,國內聚氯乙烯行業的擴能步伐明顯放緩,而
且隨著中國聚氯乙烯產能的擴大,行業盈利能力也出現明顯下降。最近幾年,中國聚氯乙烯
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其產量已經完全可以滿足自身需求,改變了以往需要大量依賴進口的局
面。但需要業內注意的是,由于中國聚氯乙烯產能的過快擴張、加上投資者對能源、資源性
物資的占有程度的差別較大, 國內聚氯乙烯行業正經歷和未來必然要經歷著產業結構調整和
生產布局的改變,中國聚氯乙烯行業則由高速發展向平穩整合過渡。
2005年中國PVC消費量增長到787萬t,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VC消費市場。這一快
速增長使中國對PVC的需求量2010年達到1200萬t。中國旺盛的建筑行業對PVC 的需求量占
PVC擠壓成型產品的70%。隨著中國要求建筑節能和降低生產與維修成本,PVC管材和門窗的
推廣使用將繼續支撐這一市場。
一、中國聚氯乙烯產能狀況分析
據統計,2006年-2010年我國PVC產能產量如表一
表一 2006-2010年我國聚氯乙烯行業產能產量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產能 1158萬噸/年 1448萬噸/年 1581萬噸/年 1781萬噸/年 2069萬噸/年
產量 823.8萬噸/年 971.6萬噸/年 881.6萬噸/年 915萬噸/年 1128萬噸/年
據統計,2009年年底我國有PVC生產企業104家,2010年年底我過PVC生產企業減少到97
家。2010年總生產能力為2069萬t/a,其中生產能力為1678.2萬t/a,占總生產能力的81%。
表一列出近幾年中國PVC生產能力和產量。由于國內PVC產量不斷增長,中國PVC進口量呈逐
年下降趨勢。2007年我國進口PVC130.4萬t,出口75.3萬t,表觀消費量為1026.8萬t。2008
年中國PVC進口112.7萬t(比2007 年下降13.6%),出口64.6萬t(比2007 年下降14.2%),表觀
消費量為929.7萬t(比2007年下降9.4%),產量/表觀消費量為94.8%,進口/表觀消費量為
12.1% , 進口依存度為5.2% (比2007 年下降0.4百分點)。 2009 年中國PVC 產量為915萬t(比
2008 年增長3.8%),進口195.5萬t)比2008 年增長73. 5% ),出口27.5 萬t(比2008年下降
57.4%) ,表觀消費量為1083.5萬t(比2008 年增長16.5%,產量/表觀消費量為84.4%,進口/
表觀消費量為18.0%,進口依存度為15.6%(比2008年增長10.4百分點) 。2009 年,我國累計
進口PVC 195.5 萬t,同比大幅增長73.5% ,進口量所占比例較2008 年提高了5.1 百分點。
進口量猛增嚴重沖擊了國內市場。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VC 生產國和消費國。然而,
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低迷,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同時國內PVC 生產能力嚴
重過剩,全行業開工率持續走低, 整個PVC 行業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面。據中國商品市場信息
公司( CBI)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PVC 市場正在走向自給自足,并已出現供過于求。
2010 年,中國擁有97 套PVC 生產裝置,總生產能力2069萬t/a。但是有些建設項目正
在被擱置, 預計到2012 年的需求增長率將僅為4.4% /a。 這是由于受到經濟危機與電石法PVC
生產商經濟性下降的雙重影響。 CBI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中國正在實現自給自足, 但預計PVC
仍將繼續大量進口,2009 年進口量達到195. 5 萬t ,2012 年進口量仍將會保持在100 萬t
水平。
二、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工業狀況
2.1 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各省產能變化透析
伴隨著中國聚氯乙烯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 2010年國內聚氯乙烯的產能分布也出現了較
為明顯的變化, 尤其是快速發展的內蒙古地區, 成為了中國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的后起之秀。
表二 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產能分布
單位:萬噸 省份 電石法 乙烯法 小計
吉林 28 28
遼寧 20 8 28
黑龍江 5 5
四川 116 116
云南 39 39
貴州 27 27
河南 139.5 139.5
湖北 35.5 35.5
湖南 48 48
山東 214 60 274
河北 65 23 88
內蒙古 270 270
山西 108 108
天津 45.5 110 155.5
陜西 76.2 76.2
甘肅 32 32
寧夏 51 51
青海 11 11
新疆 210 210
福建 1.5 1.5
廣東 22 22
廣西 46 46
上海 48 48
江蘇 43 50 93
浙江 26 70 96
江西 5 5
安徽 16 16
合計 1678.2 391 2069.2
注:包含糊樹脂
表三 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省份產能排名(包括糊樹脂)
單位:萬噸排名 省份 產能
1 山東 274
2 內蒙古 270
3 新疆 210
4 天津 155.5
5 河南 139.5
6 四川 116
7 山西 108
8 浙江 96
9 江蘇 93
10 河北 88
11 陜西 76.2
12 寧夏 51
13 湖南 48
14 上海 48
15 廣西 46
16 云南 39
17 湖北 35.5
18 甘肅 32
19 吉林 28
20 遼寧 28
21 貴州 27
22 廣東 22
23 安徽 16
24 青海 11
25 黑龍江 5
26 江西 5
27 福建 1.5
2.2 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企業數量結構與產能對比分析
從2010年國內在產的97家聚氯乙烯企業統計來看,單位產能規模達到40萬噸/年并且在
以上者共17家,其平均規模為56萬噸/年,且多集中在西部地區。 另外, 單位產能規模在20-30
萬噸之間的企業數量相比去年有所增加,同時在2008年經濟危機等多種市場因素作用下,單
位產能規模在10萬噸/年以下的企業在近兩年淘汰出局的數量呈遞增態勢。如表四。
表四 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產能規模集中度列表
單位規模 企業總數 產能總和(萬噸)
≥40萬噸 17 955
30萬噸≤規模<40萬噸 8 248.5
20萬噸≤規模<30萬噸 15 347
10萬噸≤規模<20萬噸 30 391
<10萬噸 27 127.7
合計 97 2069.2
注:單位產能規模包括糊樹脂
2.3 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擬在建企業、重點生產企業排名
經過近幾年的產能擴張,新疆天業在今年最先成為年產過百萬噸的聚氯乙烯生產企業,
而從排名的綜合情況觀察(表五),2010年底被列入前25位的聚氯乙烯生產企業的能力則最
低為30萬噸。另外,近2年行業兼并重組的步伐加快,不少集團則以兼并、控股等多種形式
增大了其在業內的影響。
表五 2010年中國聚氯乙烯生產企業產能前十排名
排名 企業名稱 產能
1 新疆天業 120
2 新疆中泰化學 90
3 天津大沽化學 80
4 山東齊魯石化氯堿廠 60
5 山東信發化工 60
6 山西北元化工 60
7 宜賓天原 52
8 河南恒通集團 50
9 內蒙古億利化學 50
10 上海氯堿化工 48
表六 2010年全國氯堿行業擬在建項目總匯
單位名稱 產品名稱 產量
(萬 t/a)
開工時間 開車時間
日本東曹公司(廣州) 聚氯乙烯 30 2012 年
內蒙古宜化 聚氯乙烯 40 2010 年 4 月
甘肅銀光化學工業集團 聚氯乙烯 12 2009 年 7 月 2010 年 9 月
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40 2010 年 4 月
青海鹽湖海納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50 2010 年 4 月 2011 年--
2012 年
廣西柳化氯堿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20 2008 年初 2011 年
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100 2010 年 4 月 201年 10 月
新沂嘉泰化工有限公司 特種 PVC 20 2010 年 5 月 2010年底
陜西北元集團 聚氯乙烯 100 2010 年 7 月
湖北宜化集團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30 2010 年 6 月 2011年 7 月
新疆中泰股份有限公司華泰 聚氯乙烯 40 2010 年 6 月
江蘇鹽業集團 聚氯乙烯 100
廣西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20 2008 年初 2011 年
寧夏英力特特種樹脂有限公司 糊樹脂 4 2010 年 8 月
內蒙古中谷礦業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60 2010 年 8 月
中鹽青海氯堿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40 2010 年 8 月 2010 年 8 月
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50 2010 年 7 月
牡丹江日達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16 2010 年 9 月 2012年 12 月
內蒙古君正科技集團 聚氯乙烯 40
烏海中聯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70 2010 年 8 月
黑龍江昊華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30 2010 年 10 月
山東德州實華化工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30 2010 年 10 月
竣工
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100 2010 年 9 月 2011 年 4 月
竣工
山西金暉集團(新疆拜城) 聚氯乙烯 100 2010 年 9 月 2018年建成
內蒙古伊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60 2010 年 10 月 2012年 6 月
我國近期擬建和在建的幾套大型電石法PVC裝置生產能力均為30 萬~ 40 萬t/ a, 產品
性能和生產成本頗具競爭優勢。 隨著擴建項目的完成, 一批新近打造的PVC 行業巨艦將駛入
市場, 中國氯堿產業中大型生產裝置將統領天下, 并占據主導地位。這標志著這個產業中集
中度低、布局分散、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中小型企業左右市場的時代將被終結。據介紹, PVC
產業是最能體現規模效益的產業之一, 企業只有達到一定生產規模后, 綜合成本才能降低,
產品才有市場競爭力。 目前, 國內外PVC 產業是朝著高度集中和裝置大型化方向發展, 新規
劃的大型電石法PVC 裝置( 如淮北礦業集團、河南平煤集團、陜西北元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的
裝置) 生產能力均是百萬噸級。據中國氯堿網預測: 2010 年前后,隨著新建大型項目的建成
投產以及業內的資產重組, 中國PVC產業有了100萬t/a 航母級生產企業問世。 我國PVC 產業
將進入由產業規模優勢向競爭力優勢轉化的過程。 可以預見, 西方發達國家規模化的PVC 市
場發展趨勢將在我國逐步顯現。 與此同時, 一些生產企業在工程建設時注意同步配套衍生產
品, 還有些生產企業對相關業務進行了分工合作, 建立上下游一體化合作體系, 實現了從
上游資源到下游產品的產業鏈整合。經過新一輪投資, 我國華東、西北及華北3 大區域將形
成大型PVC 裝置群。 另外, 隨著我國PVC 市場開放度的加大, 尤其是外資和合資企業的加盟,
PVC 市場競爭將會進一步白熱化。經過大規模的整合, 在生產和消費領域拼殺了幾十年之久
的老、小、舊的PVC 生產企業或被淘汰出局, 或者被兼并重組。
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10 2007 年 10 月 2010年 10 月
試車
山西北元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100 2008 年 2010 年 11 月
冀中能源集團金牛化工股份有限
公司
聚氯乙烯 40 2010 年 20 月
重慶正陽新材料有限公司
(東方希望集團、 烏江實業集團)
聚氯乙烯 36 2010 年 10 月 2013年 10 月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 聚氯乙烯 40 2009 年 2 月 2010 年 10 月
陜西西化熱電 聚氯乙烯 30 2010 年 12 月
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糊樹脂 10 2010 年 12 月
東方希望集團 聚氯乙烯 36 2010 年 12 月 2015年 12 月
合計 聚氯乙烯 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