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國家環保總局在京召開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做重要講話。 本報記者 王亞京 攝
本報2月28日訊 2月28日~29日,國家環保總局在京召開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講話。他說,加強環境監測,是加快推進歷史性轉變的重要保障,是實現“十一五”污染減排目標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環境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國際環境合作的有效手段。要進一步明確新時期環境監測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加快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全力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
周生賢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工作。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以常規監測、自動監測為基礎的技術裝備、技術標準、技術人才的環境監測體系,形成了國家、省、市三級監測網絡,擁有2300多個環境監測站和4.7萬余人的環境監測隊伍。環境監測的作用日益顯現,能力建設突飛猛進,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在污染減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調查、宏觀戰略研究、水專項等重點環保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但也要看到,當前環境監測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監測能力不強,監測水平滯后,已經成為制約環境保護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充分認識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把加強環境監測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周生賢指出,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一五”環保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全力推進污染減排的攻堅之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保系統務必抓住機遇,扎實工作,團結進取,群策群力,全面提升環境監測工作水平,為推進生態文明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具體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通過改革完善環境監測體制、機制、法制,強化業務、技術、裝備、人才建設和制度保障,建立一套先進的、完整的、符合國情的環境監測法律法規、業務管理、技術裝備、技術標準和人才保障的綜合體系。抓緊實施優化升級國家環境監測網、增強環境監測裝備能力、改進環境監測技術與方法、提高環境監測人員業務素質、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等專項任務,確保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全面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分析說明污染物排放情況,有效應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要調整完善國家環境監測網,理順運行機制,逐步形成功能完備、運轉高效的環境質量監測網、污染源監測網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警監測網,建立快速高效的環境監測信息報告與發布制度。
(二)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即將發布的《國家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為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做出了專門安排。各級環保部門要以落實規劃為契機,大力提升環境監測的技術裝備水平。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監測能力。力爭在3年之內,建成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等重點流域國控和省界水質自動監測網,逐步建設沙塵暴、酸沉降、近岸海域等國家自動環境監測網,“十一五”期間國控重點污染源要全部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大力加強應急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努力實現“配齊省級、配強地級、充實縣級”的監測能力建設目標。
(三)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嚴格按監測網報送數據,加強檢查和抽測,嚴肅查處監測工作中弄虛作假、修改數據和謊報瞞報的失職瀆職行為,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準確性,維護監測數據的法定權威。要堅持把污染源監測數據作為統計的基礎,把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作為監測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污染減排與環境質量掛鉤,把環境質量監測與污染減排工作同步布置、同步檢查、同步落實。要大膽創新監測管理模式,積極探索責權利有機統一的監測管理體制和靈敏、快捷、高效的運行機制。
(四)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今后5年,要大力實施環境監測“三五”人才工程,即加快培養造就一批覆蓋各監測領域,與國際水平接軌的50名尖端人才、國內一流的500名環境監測專家、監測系統知名的5000名業務精湛的技術骨干;落實監測技術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嚴把監測人員入口關,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拓展人才教育和培訓途徑,依托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培訓基地大力培養人才;加強監測機構領導班子建設,注重選拔那些忠誠事業、善于管理、精通業務、勇于開拓的優秀人才擔任監測機構的領導。
周生賢最后強調,環境監測大推進、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已經來臨。各級環保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加大支持力度,積極推進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主持會議并做工作報告。報告全面總結了2005年以來環境監測工作取得的各項進展,并對2008年環境監測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保局(廳)、全軍環辦有關負責人、環境監測主管處長和環境監測站站長參加了會議,環保總局機關各司局、在京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