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廊坊十一月二十四日電(記者 劉長忠)中國標準界專家今天在此間表示,在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中,中國必須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不斷提升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由中國技術監督情報協會發起,國際食品安全促進會、河北省標準研究院、吉林省標準化研究院、遼寧省標準化研究院、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黑龍江省標準化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中國農業標準化•食品安全發展論壇三北地區峰會”今天在廊坊舉行。
與會專家認為,標準既是促進農產品出口的技術手段,又是防止國外不安全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有效技術防線。一些發達國家一方面利用其技術優勢廣泛設置貿易壁壘,阻擋中國優勢農產品的出口,利用中國農業標準化水平相對較低的現狀,向中國大量出口農產品。因此,中國必須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不斷提升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惟其如此,方能把握國際貿易規則,充分運用標準在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促進和調節作用,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農業標準化工作近年來發展較快,但原有的工作基礎薄弱,無論是在農業標準制訂方面,還是在農業標準的實行方面都存在的明顯的不足。如標準系統建設滯后、標準檢測較混亂、標準化信息體系不健全等。
論壇上,中國第一、二、三代農業標準化人士聯合向社會各界發出倡議:加強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加快標準的制修訂進程;加大力度,推進農業標準的實施;加強農業標準實施的監督;加強農業標準化組織體系建設;完善農業標準化社會服務體系。
論壇還簽署了《農業標準化與食品安全發展聯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專家稱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加快發展的大背景下,聯盟將會極大的促進中國農業標準化的推廣和食品安全的保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繁榮,擴大內地省區的對外開放,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增強區域政體實力和綜合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