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近日發布的《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概況》中指出,自2004年探索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以來,以推進農產品標識行動為抓手,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取得重大進展。
農業部總經濟師張玉香舉例介紹,在“進京蔬菜產品質量追溯制度試點”中初步實現了農產品的源頭追溯和流向追蹤,尤其在產品標簽信息碼的開發、管理、使用、查詢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在山東壽光等地開展了以條形碼為主要手段的“無公害蔬菜質量追溯系統”的研究與建設。在江蘇省南京市啟動了農產品質量IC卡管理體系試點。在上海市開展了畜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建設試點工作,實現了部分雞蛋產品的源頭可追溯。
與此同時,以標識管理為重點,農業部全面推進了農產品標識行動,狠抓農產品產地安全、農產品生產記錄、包裝標識和市場準入的全程可追溯管理;以主要種植業產品、畜產品和水產品為重點,在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場)、無公害農產品示范縣、無規定動物疫病區以及主要農產品規模種養殖場,把質量安全可追溯作為實施農業標準化的重要考核內容,全面推進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在推進可追溯制度建立的同時,加強監督管理,規范農產品標識,強化標識監督檢查。
統計顯示,截至2006年,我國已建設國家級(部級)質檢中心323個,省地縣級農產品檢測機構1780個,初步形成了部、省、縣相互配套、互為補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總體是安全、放心的。”張玉香說,目前我國蔬菜中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93%以上;畜產品中“瘦肉精”合格率達到98%以上;水產品產地藥殘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