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滕繼濮) 2007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11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出席并講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路甬祥,北京市市長王岐山等參加了開幕式。曾培炎指出,中國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節約能源資源,加強環境保護,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共同努力。
曾培炎說,為了緩解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中國將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更加重視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更加重視發展第一和第三產業,更加重視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的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道路。
曾培炎闡述了中國能源發展和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一是優化能源結構。中國將大力開展煤炭的清潔利用,鼓勵發展大型高效清潔發電機組,積極推進核電建設,加快發展水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由目前的8%提高到2020年的15%。
二是節約能源資源。中國將加快淘汰火電、鋼鐵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落后生產能力,全面實施燃煤鍋爐改造、熱電聯產、建筑節能、綠色照明等10項重點節能工程,突出抓好1000家高耗能企業節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不斷提高能源資源的使用效率。
三是加強環境保護。中國將綜合治理城市生活污染,進一步加強工業污染防治,積極防治農村面源污染。加大自然生態保護力度,加強森林恢復和管理,不斷增加碳匯,使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18.2%提高到2010年的20%。
四是組織科技攻關。中國將在能源環境領域組織一批重大科技專項,積極推進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同時,加強氫能及燃料電池、磁約束核聚變、低碳能源和碳吸收等前沿技術的研究,為節能環保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五是健全體制機制。中國將完善能源資源稅費和價格機制,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以及清潔發展機制。完善能源與環境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和規范國土空間開發秩序。強化各級政府節能環保職責,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曾培炎強調,中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我們將按照胡錦濤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要求,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與世界各國一道,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共同努力。
王岐山表示,倡導和注重節約、改善和保護環境,已落實到2008年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中。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城市,將貫穿于未來北京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各個階段。盡管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難題,但在與會嘉賓、朋友們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幫助下,北京一定會不斷戰勝各種挑戰,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不僅經濟更加繁榮,而且城市更加文明、社會更加和諧、環境更加宜居。
外賓代表、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羅德·克羅托認為科學具有國際性,在歐洲適用的在中國、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也適用;科學又具有獨特性,因為其他很多東西都是人為或者人造,但是科學是具有全球普遍適用性。中國有偉大的文化,我們不僅要尋求答案,而且要了解問題本身的含義。
為期4天的“2007北京諾貝爾獎獲得者論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論壇的永久性主題是“人類的和諧與發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能源與環境”,包括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中外科學家,以及來自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北京市和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代表約600人出席論壇,將在能源與環境、節能減排等多個領域開展研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