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齒輪產品近10年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少產品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仍有相當大一部分齒輪與變速箱產品,在振動噪聲與疲勞壽命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而這又與齒輪材料與熱處理裝備及工藝水平息息相關,它們已成為中國齒輪產品趕超國際水平的瓶頸。
正是基于對此的清醒認識,齒輪專業協會不僅成立了材料與熱處理工作委員會,而且每年都召開一次熱處理方面的研討會。最近,他們又在長春組織舉辦了 “2007年齒輪滲碳淬火研討會”,100多位業內專家與齒輪生產企業、熱處理設備及輔料制造廠家的代表共聚一堂,為如何進一步提升齒輪質量水平交流研討、獻計獻策。
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王聲堂在會上總結了我國齒輪產品近年來所取得的突出業績,他認為這也是材料和熱處理上水平的結果。
我國齒輪工業近年來發展迅猛,齒輪生產總值已達700億元人民幣,而且各類齒輪產品都得到全面發展。
首先,自主汽車手動變速箱產品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其中,以陜西法士特為代表的中、重型汽車變速箱表現尤為突出,綦江、大同的產品也有不俗的表現。主要是能匹配5噸~50噸的各種車型,并出口歐美等十多個國家;以長春汽車齒輪廠和重慶青山為代表的輕微型轎車手動變速箱也進步很快;以浙江雙環為代表的摩托車、汽車齒輪專業生產企業已經為日本和歐洲企業配套;以天津天海同步器為代表的關鍵零部件企業也已參與國際配套。
其次,陜西漢德車橋廠在中國車橋生產企業中第一個實現了技術出口,這說明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通過不斷改進與二次開發,完全可以形成自主的產品系列,其中包括強型、淬火型、加強淬火型、加寬輪距型、13t~16t的系列產品等。
還有中小功率工業通用變速箱開始批量出口歐美。近些年來,以德國SEW為代表的中小功率工業通用變速箱的國際大腕紛紛涌入國內市場,在與他們的同臺競爭中,恒星、萬杰、東力、通力等一批浙江民營企業表現突出,產品質量水平進步很快,產品實現批量出口歐美。
此外,工業高速與重型變速箱產品已可以為跨國公司配套。近5年,經過多年的工藝錘煉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我國一批企業已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的高速與重載齒輪制造能力。為水泥、冶金、礦山、船用、燃氣輪機等配套的高速重載齒輪,已經參與國際配套,其中不乏像為德馬克、西馬克、美國PH這樣的世界知名公司配套。重齒、南高齒、杭前進在3~4級硬齒面淬火磨齒齒輪箱產品質量上,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公司的水平。
王聲堂表示,齒輪產品上水平離不開我國熱處理工藝成套裝備的支持。最突出的表現就在于我國熱處理工藝成套裝備的數控化程度明顯提高。20多年來,經過與愛協林、易普森等國外知名品牌的同臺競爭,目前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齒輪滲碳、熱處理工藝與成套設備,國產熱處理設備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具有了較強的競爭力,一汽嘉信的箱式爐、連續爐,西安民生的井式爐都是佼佼者。尤其是催滲技術更引起了國外公司的關注。
談到齒輪產品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王聲堂以車輛主減速螺旋錐齒輪為例,指出,除了少數企業的產品達到或接近國外先進水平,大部分企業的產品在疲勞壽命與噪聲指標上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企業陷于低價低質的惡性競爭。而其質量水平與材料和熱處理水平有著重要關系。
他說,汽車變速箱產品質量的提高是從研究控制齒輪熱處理變形開始的。從20世紀70年代熱處理變形控制到20世紀末形成車輛齒輪鋼采購標準,齒輪行業經歷了一段痛苦的摸索過程。后來實踐證明,如果不從齒輪鋼材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單純研究熱處理工藝控制,汽車齒輪變形問題不可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