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作為能源轉換行業和污染物排放大戶,在能源轉換過程中,轉換效率的高低和污染控制的好壞,對資源和環境都產生重要影響。電力行業積極落實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根據《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干意見的通知》要求,“十一五”期間,關停500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2007年要關停1000萬千瓦。截至6月底,今年全國已關停小火電機組占今年關?偰繕说55%。
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成效明顯
一是節能減排意識進一步增強。電力行業和電力企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把節約能源、提高能效、減少環境污染作為行業和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積極開展節能減排行動。2006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和五大電力集團公司與國家環?偩趾炗啞笆晃濉倍趸蚩偭肯鳒p目標責任書;7月,五大電力集團公司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簽訂了節能目標責任書;2007年1月,兩大電網公司和五大電力集團公司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簽訂了“十一五”上大壓小節能減排關停目標責任書。今年6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制定了節能減排工作方案。
二是 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效!笆濉逼陂g,全國供電標準煤耗由392克/千瓦時下降到370克/千瓦時,節約標準煤3500多萬噸。
2006年全國供電標準煤耗367克/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30多萬噸。
三是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首先,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增長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十五”以來,電力企業加大了二氧化硫治理力度。通過采取燃用低硫煤、關停小火電機組、節能降耗和推進煙氣脫硫等綜合措施,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取得重要進展,共減排二氧化硫約243萬噸。<BR>“十五”期間是標志著我國二氧化硫控制進入以煙氣脫硫為主要措施的階段。進入“十一五”以來,火電廠煙氣脫硫設施建設及投運速度明顯加快,電力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增長勢頭得到有效遏制。2006年新增燃煤電廠脫硫裝置是歷史上煙氣脫硫裝置容量增長最快的一年。與2000年相比,煙氣脫硫機組容量增加了約30倍,占全國煤電機組容量的比例由2%提高到30%以上,與美國當前的煤電脫硫裝機比例持平。
2006年,在全國電煤用量增長10.6%的情況下,電力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增加3.8%;二氧化硫排放績效值比上年下降了0.7克/千瓦時。2007年上半年,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減排成效顯著,在火電發電量增長18.3%的情況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了5.2%。
《國務院關于“十一五”期間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的批復》要求到2010年電力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951.7萬噸,根據《現有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電力二氧化硫可控制在870萬噸左右。分析表明,在其他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增加或少增加的情況下,僅通過電力行業二氧化硫削減量,即可實現全國二氧化硫總量削減10%的目標。
其次,煙塵控制水平逐年提高
隨著各發電企業對現有燃煤機組除塵器改造力度的加大,采用電除塵器的比例逐年增長,除塵器效率不斷提高。新建電廠除塵器效率普遍高于99%,煙塵排放濃度小于50毫克/立方米(為目前國際最低的排放濃度限值),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除塵技術不斷發展,一批20萬千瓦機組采用了布袋除塵器,30萬千瓦級機組配套的布袋除塵器已投入商業運行,60萬千瓦機組的布袋除塵器正在建造。與1980年相比,盡管火電裝機容量在近30年內持續快速增長,但煙塵排放量基本持平,排放績效值不斷下降,由1980年的399萬噸,下降到2006年的370萬噸。隨著小火電機組關停力度加大,現有機組除塵器效率進一步提高,煙塵排放績效值還將進一步下降。
再次,氮氧化物控制初見成效
根據國家法規規定,低氮氧化物燃燒方式仍是控制電力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手段。“十五”以來,新建燃煤機組都按要求同步采用低氮氧化物燃燒方式,一批現有機組結合技術改造安裝了低氮氧化物燃燒器。截至2006年底,國家環?偩忠押藴驶痣姀S煙氣脫硝裝置建設容量約5000萬千瓦。已投運及在建的脫硝裝置大多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SCR)工藝,脫硝效率為50-85%。
第四,單位發電量的廢水排放量逐年下降
近年來,新建機組加大了節水力度,直接空冷技術進入了商業化運行,越來越多的電廠采用城市再生水作為淡水水源,通過優化設計實現廢水“零”排放,F有機組加大了節水改造力度,沖灰新鮮水用量及廢水外排量大幅度下降,全國廢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0%以上,單位發電量的廢水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趨勢。2005年,單位廢水排放量0.99千克/千瓦時,比2000年減少28.3%。2006年單位廢水排放量0.85千克/千瓦時,比“十五”末又降低14.1%。
第五,粉煤灰綜合利用率超過60%
粉煤灰綜合利用工作越來越受到發電企業的重視,“十五”以來,全國粉煤灰綜合利用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綜合利用量逐年增加,2006年全國燃煤電廠粉煤灰綜合利用率為66%,與上年持平;粉煤灰綜合量比上年增加了17.8%。
中電聯積極推動電力行業節能減排
在節能減排工作中,中電聯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組織作用,推進電力行業節能減排。一方面堅持按照中央關于節能減排的決策和部署,統一電力行業關于節能減排的思想和行動;堅持在現行節能減排法律法規政策框架下,開展電力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實施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努力營造有利于節能減排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堅持以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成效為重點,逐步完善電力行業節能減排研究體系;堅持以電力行業為依托,突出電力行業特色。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熟悉行業宏觀走勢和專業發展、聚集大量專家的優勢,積極參與國家節能減排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研究與制訂。受政府部門委托,近年來組織開展并完成了《電力工業發展產業政策研究》、《煙氣脫硫產業化發展若干意見研究》、《現有火電廠“十一五”二氧化硫治理規劃研究》、《火電廠煙氣脫硫產業化標準體系研究》、《“十一五”中國重大環境經濟政策研究》、《氮氧化物控制戰略研究》、《火電廠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為國家制定節能減排相關規定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受政府部門委托組織開展了《節約用電管理辦法》修訂工作,參加了《電網調度管理條例》、《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等修訂工作。
經國家統計局授權,組織開展電力行業環保與資源節約統計工作,修訂了《火電廠環境統計指標及其解釋》,建立了基于互聯網的基層電力企業和集團公司的電力環境統計系統。受國家發展改革委委托,組織開展煙氣脫硫產業登記及相關信息統計、公布工作,煙氣脫硫后評估工作。
應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要求,由我會發起,有關發電公司和脫硫公司倡議下組建了全國電力行業脫硫脫硝技術協作網。協作網的成立對于搭建電力企業及脫硫脫硝設計、制造、建設、科研等單位和政府間的橋梁,加強企業間的經驗共享和教訓共鑒,促進火電廠脫硫脫硝產業化不斷發展和技術創新,推動火電廠脫硫脫硝設備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切實做好電力行業節能和清潔生產工作。去年,中電聯本部成立了電力節能和清潔生產中心。
電力行業節能減排的進一步行動
以火電廠節能減排為核心,以降低火電廠煤耗、廠用電率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為重點。通過優化電源結構和布局,合理利用能源資源,全面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的目標。突出抓好新建火電廠節能評估、現有火電廠節能技術改造和煙氣脫硫技術改造,將節能減排措施落實到具體項目中。
一是采取綜合措施,降低供電煤耗。通過優化燃煤發電結構,提高大容量機組比重;加強現有電廠技術改造,積極推進“以大代小”工作,降低火電供電煤耗;力爭通過節能發電調度,深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強全國聯網,調整產業結構,逐步降低單位產值能耗等節能、節電的綜合措施,2010年實現節省發電裝機約6000萬千瓦、標煤1億噸。進一步優化電源結構,水電、核電、氣電和清潔煤發電等清潔電力比重。
二是加強脫硫設施建設、運行管理,確保實現二氧化硫減排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一是完善煙氣脫硫技術規范,根據《火電廠煙氣脫硫標準體系》,加快制定火電廠煙氣脫硫相關行業標準。二是加強煙氣脫硫后評估工作。三是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環?偩郑e極開展火電廠煙氣脫硫特許經營試點研究工作,推動試點進程;痣姀S煙氣脫硫特許經營是從機制上解決煙氣脫硫設施建設和運行中存在問題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脫硫工程質量和設施投運率,加快煙氣脫硫技術進步,實現煙氣脫硫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三是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做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行業協會具有熟悉行業、聚集大量專家、有豐富管理經驗、且具有中介性和自律性等特點,在我國市場經濟推進過程中,在促進節能和環境保護工作中可以發揮得天獨厚的作用,希望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培育。
充分發揮“電力節能和清潔生產中心”和“全國電力行業脫硫脫硝技術協作網”的作用,加強節能減排自律管理,協助政府做好行業節能減排管理。包括建立并完善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指標和標準體系,研究并制定電力企業能耗強制性技術標準和電力項目節能評估辦法,建立資源節約信息統計分析、發布及相關節能管理制度,加強電力企業節能降耗檢測工作,研究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現有電廠節能降耗技術改造的激勵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