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出口企業因標準問題遭遇到國外技術壁壘
4月17-18日,由商務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主辦的“WTO:標準化中的知識產權(北京)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聚集了來自美國、日本、歐盟、巴西、印度等國的政府代表、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高級官員和專家、國內外知名企業代表。與會者探討了全球化條件下“標準化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的重要性,以及該問題在國內和國際上的解決方案。
會議上傳達出的信息表明,當標準與知識產權結合時,它可能對貿易產生不利影響,并會妨礙技術的轉讓和傳播。
同時,與會專家對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標準之痛
據了解,加入WTO之后的第二年,中國就啟動了“重要技術標準研究”項目,支持設立國際標準課題29項,但中國卻被排除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五個常任理事成員之外,僅承擔了該組織國際標準制定量的1%。一個制造大國卻不能在標準問題上獲得充分的話語權。
標準刺痛著許多出口企業的神經。以家電業為例,早在幾年前,中國家電企業就開始爭取“標準話語權”,然而,幾年過去了,盡管也制定出了一些標準,但核心技術仍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幾年的努力仍難解中國家電企業心中的“標準之痛”。
今年,一項更為苛刻的標準又卡住了家電企業的“脖子”。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規定,今年3月1日之后,在美國國內銷售的所有電視機都必須是數字電視,都需符合ATSC(先進電視制式委員會)標準的技術規范。由于這個標準捆綁了幾項的專利,如果按照ATSC對韓國電視的收費標準:每臺數字電視20—30美元計算,中國彩電企業因專利授權,每年將不得不支出大約10億美元的費用。據樂觀估計,中國彩電行業全年只有不到4億美元的利潤。ATSC標準帶給中國彩電業的將是一場浩劫。
不止是家電業,在信息領域,某些技術或產品在市場上占據了壟斷地位而成為“事實標準”,這大大助長了壟斷,阻礙了其他競爭者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舉例說:“在軟件領域,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套件和IE瀏覽器等都占據了壟斷地位而成為“事實標準”,它們所涉及的許多標準都屬于私有標準,這使世界上其他企業很難在這些領域與微軟進行競爭。因此采用私有標準不利于公平競爭,用戶需付出很高代價,并且存在安全性問題。”
倪光南還表示,這些年來,標準中的高昂專利費使我國企業不堪重負,有的專利收費組織也借機對我企業進行壓打。今年3月在德國的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eBIT)上,數家中國MP3廠商遭遇國外企業的“專利狙擊”,展臺遭到德國海關查抄,損失重大。
標準之爭
如果說,在標準化問題上,家電業和信息產業缺乏標準只是個案,那么近幾年,中國有60%的出口企業因標準問題遭遇了國外的技術壁壘,就不能不引起重視。據介紹,目前發達國家限制我國產品出口,主要手段就是標準。標準問題已經成為世界貿易保護中的一張王牌,中國企業不能再置若罔聞。
為此,中國企業已開始奮起“抗爭”。
北京紅旗中文貳仟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胡才勇表示,“一些貌似公正的言論其實隱含著壟斷者維持其壟斷地位的野心,對諸如‘標準由市場來決定’,‘政府不要過分偏袒’的言論應該認真分析。凡是我們占優勢的行業沒有人和我們談‘由市場決定’而是紛紛遭遇‘反傾銷’,如紡織品”。
胡才勇強調:“中國的基礎軟件其重要性遠遠超過紡織品,不應該聽任被人壟斷,‘由市場來決定’。某些標準涉及到國家的重大戰略利益,放任市場的‘自由競爭’實際上是不作為的行為。”
面對標準問題所造成的中國企業之困境,中國政府也加大了在國際組織中的協調力度。據介紹,2005年6月,在世界貿易組織的TBT(《技術壁壘協議》)委員會上,中國政府發表的書面報告認為,國際標準制定和采用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已對各成員國國際貿易造成阻礙。WTO應該考慮到該問題對多邊貿易的消極影響,并對與該問題相關的多邊貿易政策進行探討。中國政府建議,TBT委員會應利用其三年審議期的優勢,就該問題進行討論,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和政策。據悉,中國政府的這一提案得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并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標準之路
加入WTO之前,中國一般是參照國際標準制定標準,或者直接采用國際標準,這相當于強制實施國外標準,導致我國產業界掉入國外的專利陷阱,標準的缺失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ZET中興集團首席法律顧問、知識產權總監郭小明表示,標準化是整個產業鏈多方參與、多方協調的過程。“新全球主義”的來臨,意味著簡單標準時代向復雜標準時代的過渡,形成了更復雜、更均衡的標準新秩序。新秩序下,以合作為主,不排除沖突。
郭小明認為,標準應該在壟斷和競爭之間保持均衡發展,從而使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能夠保持均衡發展,它的關鍵在于后發國家及其企業參與標準制定,并在標準秩序中占有應用的地位和權利,這有利于消除國際標準秩序中的壟斷。
胡才勇表示,在標準問題上,政府必須有所作為。“ISO組織于2006年5月通過了ODF標準,微軟順應開放文檔格式潮流推出了OOXML標準,Office2007的發布宣布了DOC最終被拋棄的命運,也間接告訴我們基于獨家企業的標準是靠不住的。因此,我們必須認清多個標準的存在不利于產業的健康發展,并會給用戶帶來極大的麻煩。”他還強調:“我國政府應該利用多個標準共同存在的混沌時期的契機,以中國市場的巨大影響力為武器,在《中文辦公軟件文檔格式規范》(UOF)的基礎上引導多個標準的互相融合,推動國家文檔格式(UOF)和國際接軌,在中國市場主推國家標準,抓住微軟技術轉型的大好時機,引領國產軟件的實現產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