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2006年運行狀況進行分析與總結,以及對2007年行業重點工作進行動員與部署,2007年3月13日,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八屆二次理事會在深圳市雅蘭酒店舉行,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常務副理事長何燁、秘書長楊曉京等協會領導及104名理事單位代表、特邀代表19人列席了此次會議。
會議由田民裕理事長主持。常務副理事長何燁、秘書長楊曉京分別作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2006年度經濟運行分析》、《中國縫制機械協會2006年工作總結及2007年工作計劃》兩個重要報告。期間,會議還審議通過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一五”科技開發項目指南》、《全國縫制機械行業技術標準化體系框架)以及協會2006年度財務報告等一系列文件。
而作為此次會議的重要內容,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2006年運行狀況的分析與總結,以及行業2007年的發展趨勢與工作重點的預測與部署成為了會議的焦點。
行業實現“又好有快”增長
2006年是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轉型調整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面臨著由量的增長向質的增長的內在升級壓力。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產量、產值依舊穩步增長,但增幅較往年有較大下降。2006年我國生產縫紉機1650萬臺,整個縫制機械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約36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5%、12.5%。但比2005年12%、26%的增長幅度則要遜色許多。
這表明,行業走過了快速增長時期,進入了穩定增長階段。這也正對應了田民裕理事長在此次理事會上所作的總結:“2006年是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轉型增長的一年,是以往又快又好地發展向今后又好又快地發展轉變的重要時期。”
而常務副理事長何燁在理事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我們也看到更多有關于此的數據,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國家統計局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390家縫制機械生產企業(整機企業177家,零部件企業213家)的統計顯示,這390家企業2006年共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80億元,比上年增長19.9%。其中,整機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30億元,比上年增長24.8%,零部件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50億元,比上年增長1.5%。這些企業共實現利稅27.9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整機企業實現利稅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8%;零部件企業實現利稅6.1億元,比上年增長16.2%。企業實現利潤19.2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整機企業實現利潤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4.3%;零部件企業實現利潤4.1億元,比上年增長19.3%。
而全行業利稅總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88家(2005年為60家),所生產的工業生產總值為182億元,占全行業的64%,行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經濟運行態勢。
此外,另一個明顯的特征是,盡管’2006年有很多企業拇怨市場形勢不好,然而,行業內的一些大中型骨干企業的增長速度卻是很快的,如標準、飛躍、上工、中捷、寶石、杰克、通宇等重點骨干企業的產值平均增速達22%,均超過行業12.5%的平均水平;而匯寶、中森、遠成等中型企業的發展更為迅速,產值平均增速達40%。在全行業內,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共86家,較上年55家增加了56%;產值達億元的企業共47家,較上年的38家增長了21%。
這些表明,隨著我國縫制機械市場的發展,一些產品、技術沒有優勢,以數量及價格為武器的企業面臨出局的危險,國內縫制產業的集中度正逐步加強。
大力推行標準化工作
在這次理事會上,會議還對目前我國縫制機械產業將面臨的問題及挑戰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并對今后的工作進行了部署。
何燁在報告中表示,今后,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除了要面對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人力成本上升、各類貿易壁壘逐步升級的外部因素考驗外,還得面臨一些內部因素影響,而這,將起到更為關鍵的作用。
首要的問題是行業內投資增長過快。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我國整機生產企業由原來的幾十家迅速增長為現在的兩百多家。這些小企業的出現加劇了本就競爭激烈的市場,產品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由此,直接導致了一些惡性競爭的出現,如賒賬促銷、惡意拖欠貨款,極大地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
其次,行業內的持續競爭力不足。為獲取短期經濟效益,一些企業大打價格戰,紛紛推出“價廉”模式搶奪客戶資源,忽略了對自身的產品質量管理、技術研發、自主創新等工作。目前,行業整體缺乏創新動力,資源的配置效率低下,這無疑將導致我國許多企業在今后的新一輪調整轉型中競爭力不足。事實上,2006年這些因素已成為很多企業的發展瓶頸,一些企業在疲于應付價格戰的同時,都感覺到了提升持續競爭力的重要性。
而從國內產品的銷售情況看,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存在著國際市場開拓不力的狀況。對此,田民裕在會上表示:“2006年,我國出口縫紉機產品的數量只占到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產品在國內銷售,但如果考慮到我國生產的紡織服裝只占到世界市場40%的因素,那么現在的這種狀況是很不合理的,我們應該走出去,不要窩里斗。”
此外,生產集中度偏低,整合速度慢,資源利用率低也是目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八屆二次理事會也給出了2007年的一些解決方案,其中,最為顯眼的措施就是加強行業標準化工作。在此次會議上,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正式將2007年定為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標準化宣貫年”,力圖以強化行業、企業標準化工作及建立合理標準化工作體系來提升行業、企業的管理水平、產品質量水準及技術研發水平,從而提高行業、企業的競爭力。
為此,在此次理事會上,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出臺了十項工作措施來宣傳、貫徹行業標準化工作。
第一,建立和完善行業技術標準體系,為行業“十一五”標準制定工作提供指導。
第二,完成2007年度十項行業及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
第三,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溝通與聯系,掌握并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積極籌辦縫制機械行業標準化國際研討會。
第四,研討制定刺繡機行業標準實施草案,進行電腦刺繡機行業標準的宣貫工作。
第五,加強和完善標委會秘書處建設。
第六,加強行業標準及檢測專業人員知識培訓。
第七,大力加強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標準化工作的指導與交流。
第八,成立標委會電氣專業組,進一步加強行業電氣技術及安全標準制定工作。
第九,編印、出版《行業標準知識集》。
第十,探討為加強新標準的宣貫開展有關行業標準符合性驗證工作。
而伴隨著這十項標準化宣貫措施的推出,目前,行業里的一些經營實體將有可能改變原有觀點,重視自身乃至行業標準化工作。畢竟,行業標準是市場經濟有序化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是國際貿易和國際技術合作的重要技術措施,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技術支撐,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此外,在此次理事會議上,還審議通過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一五”科技開發項目指南》,這也將推動行業科技創新工作,成為行業科技創新推動工作的有效機制,為實現行業“十一五”期間由大向強的發展目標提供重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