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編程時,編程人員必須確定每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并以指令的形式寫入程序中。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背吃刀量及進給速度等。對于不同的加工方法,需要選用不同的切削用量。 1、切削用量的選擇原則 粗加工時,一般以提高生產率為主,但也應考慮經濟性和加工成本;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時,應在保證加工質量的前提下,兼顧切削效率、經濟性和加工成本。具體數值應根據機床說明書、切削用量手冊,并結合經驗而定。 從刀具的耐用度出發,切削用量的選擇順序是:先確定背吃刀量,其次確定進給量,最后確定切削速度。 2、背吃刀量的確定 背吃刀量由機床、工件和刀具的剛度來決定,在剛度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可能使背吃刀量等于工件的加工余量,這樣可以減少走刀次數,提高生產效率。 確定背吃刀量的原則: (1)在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12.5μm~25μm時,如果數控加工的加工余量小于5mm~6mm,粗加工一次進給就可以達到要求。但在余量較大,工藝系統剛性較差或機床動力不足時,可分多次進給完成。 (2)在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3.2μm~12.5μm時,可分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兩步進行。粗加工時的背吃刀量選取同前。粗加工后留0.5mm~1.0mm余量,在半精加工時切除。 (3)在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a0.8μm~3.2μm時,可分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步進行。半精加工時的背吃刀量取1.5mm~2mm。精加工時背吃刀量取0.3mm~0.5mm。 3、進給量的確定 進給量主要根據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刀具、工件的材料選取。最大進給速度受機床剛度和進給系統的性能限制。 確定進給速度的原則: 1)當工件的質量要求能夠得到保證時,為提高生產效率,可選擇較高的進給速度。一般在100~200m/min范圍內選取。 2)在切斷、加工深孔或用高速鋼刀具加工時,宜選擇較低的進給速度,一般在20~50m/min范圍內選取。 3)當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時,進給速度應選小些,一般在20~50m/min范圍內選取。 4)刀具空行程時,特別是遠距離“回零”時,可以選擇該機床數控系統設定的最高進給速度。 4、主軸轉速的確定 主軸轉速應根據允許的切削速度和工件(或刀具)直徑來選擇。其計算公式為: n=1000v/πD 式(1-2) 式(1-2)中: v----切削速度,單位為m/min,由刀具的耐用度決定; n-- -主軸轉速,單位為 r/min; D----工件直徑或刀具直徑,單位為mm。 計算的主軸轉速n最后要根據機床說明書選取機床有的或較接近的轉速。 總之,切削用量的具體數值應根據機床性能、相關的手冊并結合實際經驗用類比方法確定。同時,使主軸轉速、切削深度及進給速度三者能相互適應,以形成最佳切削用量。